人体的肌肉系统始终在运动,即使是人体处于睡眠的时候,呼吸仍在继续,心在跳动、肠在蠕动等,多数肌肉在睡眠时是松弛的,但偶尔也会动一下,这是为了防止因血管和神经纤维受压,而形成血供剥夺和损伤。我们的运动能力也是需要锤炼,缺乏锤炼的肌肉、肌腱和韧带会导致骨骼衰弱和退化,超负荷的运动则会损伤到骨骼。
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适当合理的运动。同样的运动,不同的认知和社会需求就会变成不同性质的运动。如射击运动,用在竞技体育比赛当中就属于竞技体育,用于战争就变成了杀戮;技击格斗用于比赛就属于竞技体育,用于自卫就属于个人自卫能力;劳动技能用于比赛就变成了,劳动技能比赛,用于工作就是劳动生产能力。总之,运动的性质会随着人的认知度和社会需求变化。这就是为啥老人常讲,拳假功夫真全凭心意下功夫。你对运动的心意(理解度)决定了运动的性质。
运动按需求分为基础运动和运用运动两大类。万丈高楼平地起,全凭地基下功夫。维护身心健康的运动属于基础运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养生功;一个人只有身心健康了,才有可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工作岗位)做出一番成就。
基础运动的主要作用,就是激活人体本有的能力,增强人体细胞再生能力、精神意志力和领悟力;基础运动符合抛物线力学原理,充分发挥了肌肉、肌腱和韧带的统一伸展特性,能起到培养运动中枢,提升神经系统对肌肉、肌腱和认贷的控制力,增加肢体的协调性。其运动特点,就如杨承浦老先生描述太极拳:手舞之、足导之、呆若木鸡;基本上是简单呆板复制师父的言传身教,不能有一点更改。基础性运动是文字和图片无法表达的东西,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能用文字和图片表达都是个人理解,俗称境界像。
运用运动属于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掌握的某种技能运动,也属于竞技运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运用运动符合杠杆力学原理,其运动特点是:充分发挥了肌肉的收缩、放松和拉伸的三种运动特性,肌腱和韧带被动做伸展拉伸运动。技能运动的水平,受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的影响。而养生运动只需要意志力和执行力。
人们在运动中最容易忽略的是地球磁场形成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形成的重力加速度,作用在人体上,肌肉会自然收缩维持骨关节的稳定,所以人体肌肉纤维不缺少收缩力的锻炼,缺少的是延展力锻炼。当人体借助外物运动时,地球万有引力的存在,自然而然就会形成杠杆力,肌腱和韧带处于被动给拉伸的状态,肌肉纤维处于充血状态;这时运动中产生的乳酸和酮酸,无法及时彻底排出体外,部分运动中产生的废物会在肌细胞中储存下来,造成肢体酸痛;肌腱和韧带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很容易造成肌腱和韧带塑性变形,关节老化,影响气血运行。所以运用运动不符合维护身心健康的运动,只能作为兴趣爱好或者职业技能存在。
基础运动的运动特性是肌肉纤维、肌腱和韧带统一做伸展运动,肌纤维、肌腱、韧带和上皮组织会紧紧的包裹在骨骼上,血液和淋巴液只能在大血管和大淋巴管内运行,这样可以加速脑脊液循环,以及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而且运动中产生的代谢废物能及时排出体外,所以基础运动符合维护身心健康的要求。
基础运动作为维护身心健康的手段,在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名称。在西方国家叫形体训练;印度叫瑜伽术;我国叫导引术。
“导引”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刻意》:“吹咆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将导引解释为呼吸运动。《黄帝内经•素问》唐代王冰为之作注说:“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肢)节。”将导引解释为肢体运动,还有的认为导引包括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如《庄子·刻意》李颐注:“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44幅帛书《导引图》中也有不少模仿动物的姿势。该图中不仅有模仿“熊经鸟伸”的动作及其他类型的肢体活动,还有多种呼吸运动,并且还有些图形作瞑目存想状。这些解释,虽然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把导引看做是一种主动性的对身心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补益的锻炼手段或方法,它对防治疾病、锻炼身体、延年益寿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如“龙登”“鹞背”“熊经”有的图虽然注文残缺,但仍可看出模仿猴、猫、犬、鹤、燕以及虎豹扑食等形状。
东汉时期的神医华佗,在行医过程中发现很多疾病依靠药食无法根除;神医华佗就依据虎、鹤、猿、熊、鹿五种动物的运动形态创编了五禽戏教化人们通过运动来维护身心健康。五禽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远古时代。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原大地江河泛滥湿气弥漫,不少人患了于关节不利的“重”之症,为此“乃制为舞”“以利导之”。具有“利导”作用的“舞”正是远古导引术的一种萌芽。《吕氏春秋•古乐篇》也有类似记载。这种“舞”与模仿飞禽走兽动作、神态有关,我们可以在考古文物和历代文献中找到其依据。他创编的“五禽戏”导引术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对华佗编创五禽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时陈寿的《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 足,以当导引”。
“导引术”是中华民族医学、保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华导引术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一项以肢体、头面部运动运动为主,辅以呼吸吐纳的养生方式,主要用来疏导气血,激发人体再生能力。千百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对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导引术由三部分组成:一、肢体运动,又称之为炼肢体(肢体运动:由桩功、功架和拳架三部分组成;);二、头面部运动,又称之为炼脏腑(头面部运动:分为音域扩展训练、声波震动训练和情绪疏导训练三部分;);三、精神意识锤炼,又称之为炼气(精神意识锤炼:分为辅助呼吸肌训练、横膈膜控制训练和祈祷练习。)。三部分九个小节共同锤炼人体的神经系统的反射,以及提升神经系统对人体的控制率。
一、肢体运动:主要锤炼三十一对脊神经对肢体的浅层肌肉群(随意肌)的控制率;由桩功、功架和拳架三部分组成。其运动原理是,以脊柱为中心四肢做伸展性运动。锤炼肢体运动的关键在开肩和跨,逐步打开四肢关节,以此为肩胯、肘膝和手脚。
桩功:有两种站法,放松和绷紧。放松属于技击桩,人体只有在极度放松的状态,才能清晰感觉到身体外界的信息变化,肢体只有在极度放松的状态才能产生最大击打力度;绷紧属于养生桩,肌肉纤维只有持续绷紧12分钟,才能分泌脂肪蛋白酶平衡体脂比例,肌纤维持续绷紧到15分钟后,停止分泌脂肪蛋白酶;肌肉纤维在运动中分泌脂肪蛋白酶前提条件,必须有热量摄入;空腹锻炼不仅不能促进脂肪蛋白酶的分泌,还会损伤到肌肉纤维,形成运动损伤。因为肌纤维每次放松续集的能量只能保持五分钟的能量消耗。即使是有能量摄入,肌纤维持续绷紧超过20分钟,也会形成肌纤维损伤。
养生桩功的主要作用是:提升31对脊神经对肢体随意肌的控制率,促进肌肉分泌脂肪蛋白酶、四肢骨关节正位、激活肢体潜在病灶。
功架:在四肢绷紧的状态,用肩胯带动肢体运动;主要作用磨合被养生桩功激发的肢体潜能,增加气力(劲),迅速减轻关节疼痛。
拳架:在放松的状态,依次绷紧肩胯、肘膝和手脚。主要作用提升肢体肌肉、肌腱和韧带之间的协调性,产生正确的神经反射。有助于在运动中避免运动损伤。
二、头面部运动:主要是锤炼十二对脑神经对五脏六腑和头面颈控制率,以及情绪的疏导宣泄。分为音域扩展训练、声波震动训练和情绪疏导训练三部分。其运动原理是以脑干为中心,颞颌关节绷紧开合和喉管固定下降,同时脑意识引导声音往肚子里走。
音域扩展训练:主要是颞颌关节的开合训练和喉管下降固定训练,以及大脑意识和声带音域扩展。提升脑神经对颞颌关节、吞咽肌和声带的控制率。人说话的方式不对,很容易形成气血两亏,以及肺和胃的损伤,严重的声带长息肉,以至于失音(说话尖锐困难)。
声波震动训练:颞颌关节绷紧打开和喉管固定下降,通过发生产生振动波打通五脏六腑堵塞的经络,促进头部和颈部气血循环,保护颈椎骨关节正位。颈椎是整个脊椎的上梁,腰椎有问题,首先是颈椎出现了问题,当腰椎出现问题时,胸椎也会逐渐出现问题,这就是古人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指的就是颈椎、腰椎和胸椎。胸椎发生错位时,人的大脑意识清醒,但是无法控制肢体。
情绪疏导训练:人是群居性动物,亦是情感性动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时,产生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之常情无法避免;七情过度引起的五脏六腑的损伤,是无法用药食医治。古人云七情所伤当以情治。正常的女性一般需要四千到七千词组疏导宣泄;而男性需要两千到四千词组疏导宣泄。这就是为啥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古人通过朗诵诗词歌赋来疏导不良情绪对五脏六腑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唱歌和情绪疏导的基本要求是一样,颞颌关节打开、喉管固定下降;但唱歌的声音是往外走,悦耳动听;而情绪疏导时的声音是往内走,唱给自己听,自得其乐。所以《道德经》里记载:五音使人耳聋......大音希声之说。
三、精神意识锤炼:主要是锤炼对辅助呼吸肌和横膈膜的控制率,促进脑脊液循环,以及五脏六腑和肢体气血运行与外界的信息沟通能力。分为辅助呼吸肌训练、横膈膜控制训练和祈祷练习。
辅助呼吸肌训练:辅助呼吸肌包括胸肋部肌肉群和腹部肌肉群;五脏六腑都在胸肋部和腹部保护下;尤其是肋骨更是造血干细胞和白细胞的主要产生地,胸肋部肌肉纤维的控制率,基本上决定了人的造血能力和免疫力。腹部肌肉群保护肠胃道,防止胃肠道下垂。辅助呼吸肌训练主要时激活胸肋部和腹部的肌肉群,提升对胸肋部和腹部肌肉群的控制率。主要作用促进脑脊液循环,俗称炼气。
横膈膜控制训练:当辅助呼吸肌胸肋能够开合鼓荡、腹部肌肉上下拉伸时,就会形成三凹征,也是横膈膜控制训练的起始,在瑜伽术里叫内外悬息;导引术里叫炼五脏六腑;武术里叫内功。主要作用是锤炼五脏六腑、打开身体深层肌肉、肌腱和韧带。
祈祷练习:古人认为自然界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它们之间相互对应。西方高等物理学认为宇宙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信息分为有形和无形,有形属于文字经验传承,属于前人的理解;无形属于宇宙自然存在的信息。无乃万物起始,有乃外物之母......当你看到某些前人留下的文字信息,不能理解时,或者在工作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静坐下来,默默的向宇宙发出信息......然后静静的关注呼吸肌的开合起落。很多不理解和解决不了的事情迎刃而解。
导引术是紧紧围绕着脊椎骨在活动,脊椎骨是人体的大梁,头部、五脏六腑和肢体肌肉、骨骼等等的信息传播,都是经过脊椎骨中间的脊髓传递到脑部;大脑再根据传递过来的信息整合处理后,通知内分泌分泌相应的生长激素,促进细胞再生。这一过程也就是医学里讲的激发病灶的过程。激发病灶的过程,肢体运动、头面部运动和精神意识运动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肢体运动的基本发力点在脊柱,开发力点在肩胯;头面部运动的基本发力点在脑干,开发力点在颞颌关节和喉管;精神意识运动基本发力点是大脑意识,开发力点在胸肋骨的开合。三者的关系是,如果开肩和跨做不到,颞颌关节开合和喉管下降固定就做不到;颞颌关节开合和喉管下降和固定做不到,胸肋骨就无法开合;胸肋骨开合做不到,开肩和跨就是原地踏步走。
以上三点都做到了,就会形成三凹征,这时就可以做内外悬息训练,也就是炼五脏,腹部肌肉也得到了锤炼;当能自如的控制三凹征时,就能达到拳假功夫真全凭心意下功夫的境界,才能真正体会到以脊柱为中心,四肢做伸展性运动的导引术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