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春夏秋冬,当外界环境和人体内部温差达到±15℃,人体就会产生湿寒。所以,湿寒在体内形成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关键是湿寒如何产生,并且如何最大限度避免湿寒产生在体内堆积。引起湿寒起的生活习惯有:空调、电风扇、不按季节穿衣、凉鞋、吃冰糕、大汗淋漓吹风、洗凉水澡、肚脐裸漏、运动时不避风。湿寒在人体内形成病因,也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累积起来,到了一定成都才会形成身体不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疾病。
《史记·扁鹊苍公列传》 ———“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其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
湿寒首先侵入腠理(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紧紧的包裹着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表皮和五脏六腑都由上皮组织包裹着);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入侵到肌肉、肌腱和韧带;在累计到一定程度就会入侵到胃肠道;一旦侵入到脑髓、脊髓和细胞核,任何救急手段将无法救治,只能听天由命。
湿寒在腠理时,可采取汤熨(先喝热汤再泡浴、艾炙)的手段排除寒气;湿寒侵入肌肉、肌腱和韧带是可采取针石(针灸(通过银针导入热量驱寒)和刮痧)、按摩正骨、拍打等手段解决问题;湿寒在胃肠道时,可采取发酵的植物来解决问题,因为湿寒侵入到肠胃道时,肠道内的菌群就会紊乱,发酵的植物能起到平衡肠胃道菌群的作用;如果还不改变引起湿寒气的生活方式,肠胃道菌群紊乱到影响核糖核酸合成的地步,人体再生能力将会受到破坏,细胞将无法再生或变异;核糖核酸是细胞核分裂再生的必需物质,只能通过菌群在大肠内合成。当为肠道菌群紊乱时,核糖核酸不足新陈代谢降低,变异的核糖核酸就是细胞癌变的源头。
预防湿寒入体的最简单方法:1、夏季最好随身带个保温杯,当从有空调的空间出来时,喝上一小口热水,这样就能把湿寒气降到最低值;2、无论春夏秋冬给肚脐不要漏在外面;3、夏天山区和北方尽量不要穿凉鞋;4、夏季刚从外面回到房间,不要用凉水洗手,最好喝杯热茶;5、冬季从外面回到有暖气的房屋,首先把外套脱掉,并喝些热水;6、注意衣服的调节;7、运动中避风如避箭,尽量在室内锻炼,但不能吹空调;8、远离冷饮;9、在没热水大汗淋漓的状态被风吹了抽口烟,咽到肚子里。
湿寒侵入腠理的前兆时,易发烧感冒,免疫系统通过发热来杀死病毒;湿寒侵入血脉的前兆是骨关节疼痛,肌腱和韧带的细胞感应器向你提出警告;湿寒侵入胃肠道的前兆就是手脚冰凉;如果这时还不更改不良生活方式,中枢神经系统就会记忆住这种模式直至死亡——人不是死于疾病,实际上是死于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