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

2024-02-02 14:02
9

  维持人体生活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不断地吸入氧气,并随时将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完成这一重要功能的器官就是呼吸系统。而肌肉和骨骼系统则是呼吸运动的动力。空气经常被灰尘颗粒、有害的微生物、过敏原、刺激物和致癌化学物质所污染,所有这些污染因素可对呼吸系统的精细部分造成损害。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会厌、肋骨、肋间肌、胸膜腔、胸膜、膈。呼吸道是输送气体的管道,包括鼻腔、口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又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口腔、咽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和支气管。

在呼吸道的粘膜上有丰富的血管、粘膜上覆盖着一层粘液,还生有无数纤细的纤毛,所以呼吸道有如下功能:(1)对吸入的空气加湿,加温;(2)过滤空气,防止灰尘进入肺脏;(3)对空气还有消毒作用。

气管(进出肺的主要气体通道,依靠“C”形的软管环保持开放,帮助对抗周围器官的压力)长约12厘米,粗约2.5厘米,下端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在主支气管是气管的直接延伸,角度较直,所以气管异物卡在右主支气管的机会比左侧为多。

肺分左右两肺,分别位于左右两侧胸腔。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只有上下两叶。

支气管分为细支气管,再分为微细支气管,直到末端细支气管与肺脏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被称为肺泡的囊泡内进行。

肺泡是肺内最小的呼吸单位,由非常柔薄的膜构成,为毛细血管网所包绕,血液内的气体与肺泡内空气,主要是氧与二氧化碳在这里可以充分地进行交换。

鼻腔:空气进出肺的主要途径。

鼻子分左右两个鼻腔,中间有鼻中隔分开,在两上鼻腔的外侧壁上分别有三块突起的部分,叫做上、中、下鼻甲,整个鼻腔被粘膜覆盖。

鼻子是我们的嗅觉器官,嗅觉是嗅觉细胞将感受到的气味经嗅神经传达到大脑的嗅觉中枢而产生的。

在鼻腔顶部大约5个平方厘米范围内的粘膜上,分布着大约500万个嗅细胞(休耳采氏细胞),这个区域叫做嗅感受区。

每个嗅细胞上都长着2-6根嗅纤毛,嗅纤毛伸到粘膜表面的粘液里,感受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分子的刺激,从而产生嗅觉。

由于嗅觉是靠空气中能够引起嗅觉的物质刺激嗅细胞而产生的,因此,能够引起嗅觉的物质须具备以下条件:容易挥发;能溶解于水中,能溶解于油脂中。

在人的一生中,嗅觉最灵敏的时期是10—50岁。10岁以前嗅觉细胞发育尚不完全,而50岁以后嗅粘膜又开始萎缩,嗅细胞数量也开始减少了。

当人患感冒时,嗅感受区粘膜肿胀,气味难于刺激到嗅细胞,所以感冒患者难免香臭不辨。

嗅觉有一个特性,就是适应性特别强。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刚到一个芳香馥郁的地方,开始感到香气扑鼻,可是过了一会儿,就觉不出什么香味来了,这在生理学上叫做嗅觉的适应性。我国有句谚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对嗅觉适应性的生动描写。

咽喉:咽(起始于鼻腔的后部,终止于下方的喉):鼻咽:只允许空气通过;口咽:允许食物和液体通过;喉咽:允许食物和液体通过。喉:连接咽和气管的短的软骨管道,位于喉内的声带,具有发音的重要功能。

会厌:呈片状,倾覆在喉口的上方,吞咽时关闭喉口,防止食物、液体进入气管。

肋骨:12对肋骨弧形围绕胸廓,保护肺及心。

肋间肌:位于格对肋骨之间的双层肌肉,呼吸时使用。

胸腔膜:被肺占据的空间,衬以润滑的双层胸膜。

胸膜:两层膜包裹每侧的肺,胸膜分泌的液体减少呼吸时产生的摩擦。

膈:穹窿形的膈分割胸腔与腹腔,与肋间肌形成人体的主要呼吸肌。再收缩时变平增加胸腔的容积。


昵称:
内容: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