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

2024-02-02 14:24
11

人们对消化系统更为关注和重视,因为它比身体其他系统发出更多的信号——诸如饥饿、口渴、排气以及大便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吃好和有规律的锻炼是消化系统健康的基石。而且使整个人体有效工作的基本要素。

食物被摄入、消化后,要经历24小时,经过长达9米的多种肌性管道和腔室。这过程始于口腔,食物被牙齿碾磨和粉碎。食团在经咽、食管到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排出体外。消化系统内还有若干腺体:有形成唾液的唾液腺,胰是能分泌多种作用很强的消化液,肝是人体最大的营养处理器

   胰:胰头被十二指肠包绕,胰体位于胃后方,逐渐变细的胰尾位于左肾上部,脾的下方。胰脏每天约分泌1.5升含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以助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胰液汇流入主胰管和副胰管,再注入到十二指肠。

   胆囊:贮存胆汁。

胃是存放食物的仓库,祖国医学把胃称作“水谷之海”。

胃界于食道和12指肠之间,是消化道最宽大的部分,它的形状和位置随内容物的多寡和体位变化而改变。

胃分几个部分,靠近食道的部分是贲门部,胃上部膨大部分是胃底部,自胃底部往下是胃体部,靠近12指肠的部分叫幽门部。

在胃内壁上覆盖着一层厚约0.3-1.5毫米的胃粘膜,胃粘膜上生长着三种腺体,即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三种腺体加起来的数量是惊人的,每天分泌的胃液的数量约有1500-2500毫升。

贲门腺和幽门腺主要分泌粘液,直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胃酸的强刺激和胃蛋白酶的强消化力,都不能破坏胃粘液,主要就是因为粘液总是先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出来,并均匀地布散到胃壁上的缘故。胃粘膜的这种巧妙的自我保护功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的杰作之一。

胃的功能: 

(1)存放食物。液体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很短,油脂性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较长,混合性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约4-6个小时。

(2)胃蛋白酶可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3)制造内因子及吸收维生素B12。

(4)胃酸可杀灭随食物进到胃里的细菌。

胃内有食物时,胃的蠕动方向是由贲门向幽门进行;当胃内容物排空后,血糖也消耗到较低水平时,胃会由幽门向贲门方向逆性蠕动,这叫饥饿蠕动,使人产生饥饿感。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成年人的肝脏重约1500克。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横隔肌下面,右肋弓内侧,由8根韧带、一层包膜和丰富的结缔组织固定着。

肝脏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在肝脏下边中央有一个门,叫做肝门,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从这里进入肝脏,负责把肝脏分泌的胆汁输送出来的输胆总管也是从这里出去,把胆汁送到胆囊和十二指肠里去。

肝脏构造的基本单位是肝小叶,肝小叶的直径约1.5毫米。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肝小叶内有无数不规则的多边形肝细胞。肝小叶中央有1-2根中央静脉血管,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在肝小叶与肝小叶之间有动脉、静脉血管和小胆管。肝小叶分泌的胆汁进入小胆管,小胆管最后汇合成一根粗大的输胆总管。

肝脏每天约能分泌胆汁800-1000毫升。胆汁中的胆盐能将脂肪乳化成极细微的小滴,以便于消化液中的酶起消化作用。

从肠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物质在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之前,都必须先经过肝脏加工处理,因此说肝脏不仅是个消化腺,而且还是个重要的代谢器官。肝脏把从肠道吸收来的营养物质,加工制造成人体可以利用的东西,然后通过血液循环送往全身。如果肠道吸收来的营养物质身体暂不需要的话,肝脏还可以把这些物质储存起来。看来肝脏不仅像座化工厂,还像座仓库。

进入人体内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多数也是在肝脏解毒后排出体外的。

胃对食物经过初步加工,使食物变成了粥状食糜,随着胃的蠕动,分别通过胃的出口幽门,进入小肠。

小肠从上到下分为三段,分别叫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小肠总长度约有6—9米。

紧接着胃的一段小肠叫十二指肠。它的名字表明它大约有人的12个手指并排起来那么长,大约是25厘米左右。从肝脏来的输胆总管和从胰脏管都在十二指肠开口,所以十二指肠在消化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十二指肠下边接着的一段小肠是肠道中最重要的一段,叫空肠,我们吃下食物的营养成分90%以上是在这段小肠里吸收的。

空肠内壁粘膜一环一环地折叠成皱褶状、有的皱褶高达7毫米。在空肠粘膜上还密密麻麻地排列着500万根小肠绒毛。由于有皱褶和这么多的小肠绒毛,使得小肠粘膜的总面积达55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篮球场那么大。这就为食物的充分消化与吸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末尾的一段小肠叫回肠,回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就比较差了。回肠末端与大肠的首部——盲肠相通,把食物残渣送到大肠里去。回肠与盲肠之间有一个回盲瓣,阻止大肠内容物倒流回小肠。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成年人的大肠约有1.5米长。

大肠的起始部是个盲端,叫盲肠,人类的盲肠大约只有6-8厘米长。

食草动物的盲肠很发达,如马的盲肠有60-70厘米,兔的盲肠容积达胃的30倍,澳大利亚袋鼠的盲肠长度达体长的2倍。

在我们人类盲肠的下端还长着一个像蚯蚓一样的小赘生物,长约5-7厘米,这就是阑尾。阑尾管腔狭小,很容易堵塞而发炎,迄今人们还没有搞清楚阑尾到底有何功能。

盲肠向上即为结肠。结肠包绕在小肠周围,在整个腹腔绕一大圈,像一个“门”字,从右下腹开始上升的一段叫升结肠;到右上部肝脏下边和左拐横着走的一段叫横结肠;到左上腹部又拐向下去,这一段叫降结肠;到左下腹部后结肠拐一个弯,接上直肠,这一段形状像“乙”字,所以叫乙状结肠。 

结肠中横行的一段即横结肠的下边,挂着像帘似的膜,叫大网膜。大网膜除了对胃肠等内肠有保护作用外,还是体内脂库之一。人胖了会大腹便便,主要就是大网膜里脂肪太多的缘故。

结肠里有食物残渣,有水分,呈弱碱性环境,很适合细菌生长,结肠几乎成了细菌的大本营。结肠除了贮存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和少量无机盐之外,似乎没有什么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大量细菌的存在,结肠的重要性似乎提高了,因为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够合成像维生素K等维生素,可以供给人体需要。

直肠约有15-20厘米长,是消化道的最后一段,粪便由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

   口腔:内壁,衬附着一层坚韧、牢固的黏膜和没有角化层的鳞状上皮组织。在咀嚼和吞咽时,这些食物摩擦的鳞状上皮组织细胞可快速的自我更新。

   唾液腺:有3对,分泌唾液。腮腺位于耳的前下方;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下方的内面;舌下腺位于口腔底部。此外,在口腔和舌的粘膜内还有许多小副腺。唾液腺含有99.5%的水分和一些重要的物质,如淀粉酶,它是一种消化淀粉类食物的消化酶,还有盐类。在进食时,唾液保持口腔的湿润,使食物润化,便于咀嚼和吞咽。

舌头:舌头具有说话、搅拌食物和感知味道的功能。

味觉感受器是味蕾,在我们的舌头上有大约5000个味蕾。有意思的是,不同部位的味蕾有一定的分工,感受甜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尖;感受酸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头两侧;感受苦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根部;舌中央带及两侧靠前边的味蕾对咸味特别敏感。

儿童时期味觉特别灵敏,这是因为在儿童时期不但味蕾数量多,而且味蕾在口腔里分布范围也广,在口腔粘膜和咽后壁上也有少量味蕾。随着年龄增长,味蕾数量逐渐减少,到了老年,味觉不免会有些迟钝。

味蕾是位于舌粘膜下的一个特殊细胞集团,在粘膜上有小孔与外界相通,叫味孔,味觉细胞的顶部长着纤毛,叫味毛,味毛通过味孔伸到舌面,味觉就是靠味毛感受食物中化学成分的刺激而产生的。有的人刷完牙后用舌刮子刮舌面,这样容易损伤味蕾。

味蕾能够感受数百种不同的味道,这些味道是由四种原味的不同组合而成的,这四种原味是:甜、酸、咸和苦。

   牙齿:牙有四种不同类型,功能各异。位于牙龈上方的牙部分,称牙冠,包埋在牙槽骨内的部分称牙根。牙颈是在上述两部分的牙龈交接处。牙冠外层有釉质,是人体最坚硬的部分。其深面为牙本质,牙的中央是牙髓,含有血管和神经。前方为切牙,呈凿状,具有锐缘便于切割食物;尖牙用于撕碎食物;前磨牙有两个;磨牙较扁平,位于口腔后部,具有最强大的碾磨和咬碎食物的功能。

   会厌:会厌软骨瓣的作用是防止食物误入喉和气管,否则会导致咳嗽。

   咽:有双重功能,呼吸时通过空气;吞咽时通过食物、水和唾液。脑部的神经信号控制着口腔、舌、咽、喉和上段食管的肌肉,防止食物进入气道。当食物误入气管,会产生咳嗽反射,以排出异物颗粒,防止窒息。


昵称:
内容: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