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

2024-01-10 15:52
189

理念

(一)

什么是疾病

人们对疾病的认知,从根本上产生了错误。殊不知疾病是无法治愈的问题。因为疾病本身是神经系统对人生活习惯的显现,只是身体素质不一样,在同样的环境和生活习惯中,出现了不同的身体不适——人们称之为疾病。疾病也是人体细胞再生能力的体显,在西医和中医里称之为——病灶激发。

(二)

什么是养生

养生就是修身养性,在古时,称之为养生,现代称之为健康管理。在健康管理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之说。上医医国:指的是广泛性和普及性;中医医人:指的是个人行为,个人对身体认知度;下医医病:指的是利用外物解决身体不适(拍打、按摩、正骨、汤熨、针石、酒醪、药疗、食疗)。

上医医国就是每一天的吃、喝、拉、撒、睡、行、立、坐、卧......简而言之——生活方式。佛陀在《佛说佛医经》云:“人得病有十大因缘: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嗔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十者制下风。从是十因缘生病。”                       

所以说,养生是从小开始、从家庭中的每一天的日常生活方式开始,管理好自己的吃、喝、拉、撒、睡、行、立、坐、卧等日常生活行为习惯,这是每一个人必须遵循的生活细节,也是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础——所以古人称之为上医医国。

(三)

什么是吃

吃:不是吃什么,补什么;而是指细嚼慢咽。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内含有唾液腺,当你细嚼慢咽时,唾液腺才能逐渐分泌出来,使食物得到充分的搅拌和湿润以利于吞咽;同时碳水化合物(糖类)在口腔内初步消化吸收。细嚼慢咽时,不仅仅促进食物的消化,降低胰腺负担,同时能锻炼到颞颌关节,有助于头面部的肌肉运动,促进脑脊液循环。反之,暴饮暴食,则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引起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现代人从心中有一个不良的生活认知,就是忙碌一天了,晚上回家做了一顿丰盛的晚宴犒劳自己。殊不知,晚六点半以后是胃肠道休整的起始,丰盛的晚餐不仅仅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而且为体脂比例失衡打下基础,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病因。

(四)

什么是喝

喝:不是喝什么,而是如何喝水。喝水不当是心肌肥大、心肾衰竭的诱因。所以,古人说“小口喝水,如喝琼浆玉液;大口喝水如喝砒霜”。尤其是凌晨起床和大量出汗,人体细胞极度缺水,如果大量急速饮水,会引起慢性水中毒,引起心肾衰竭;而且饮水过量则会引起人体发低烧,从而造成肾脏细胞新陈代谢紊乱。

(五)

什么是拉撒

拉、撒:指的是大小便。由于老师不懂得忍大便和忍小便的危害,孩子又有害羞心理,从而形成了夹屎夹尿的不良习惯。大便是人体消化食物,又经过大肠内菌群分解形成的食物垃圾;小便是人体体液经肾脏过滤的废弃体液。大小便里充满了毒素,当人忍大小便时,就会把毒素吸收到血液循环,加重肺脏和肝脏的负担。尤其是膀胱和大肠里充满了尿液和粪便时,就会形成脏实腹实生理现象,气血受挤压上行到头部,当颞颌关节处于放松状态时,排泄尿液和粪便,就会形成头部气血供给相对不足(上虚下实),间接造成脑缺血缺氧;日久天长,很多老人就是因从小到大的大小便方式不正确,倒在了卫生间......所以在大小便时,颞颌关节一定要绷紧,可以有效预防因大小便生活行为习惯,形成的脑部缺血和缺氧······

(六)

我国古代学问家李渔曾说过:“养生之决,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睡眠既是补充和储备能量、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途径,又是调节各种生理机能,稳定神经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睡眠充足,可得到新的精神和体力。

人受季节、生理因素和生活习惯影响,失眠是每个人都有的过程,这一过程无法避免。当你处于失眠状态时,只要关注呼吸,哪怕是一晚上都头脑清醒,也不会影响睡眠。道家在养生功里记载:睡功,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就是指失眠时关注呼吸。当然这需要学习和长期锻炼,才能形成的生理反应。失眠可以通过午休来弥补:(午梦南宋·陆游)苦爱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民间流传一句话:夏天睡在汗里。我在江阴的一个学员,投机取巧,把卧室空调打开,进去前关闭······2023年复训时,在她家里,她不好意思开空调,拿个电风扇进去,第二天腰酸病痛,身体困乏、没精神;在我的强烈建议下,只是把窗户打开,再没有开空调或吹风扇,关注呼吸,莫管是否大脑清醒;第二天起床得到的验证就是:看似好像一晚没有睡着,但神清气爽。于是她让上海的女儿也试试,睡在汗里······得到了同样的答案。

(七)

行、立、坐、卧

行如风(走路要轻)、立如松(站立要直)、坐如钟(坐着时像钟(古时敲打的钟))、卧如弓(睡觉时卷曲如弓,卧佛亦如是)。走路轻、站立直、坐像钟、卧如弓,就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对抗地心万有引力、预防骨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经验。

(八)

制上风、制下风、疲极、淫泆

制上风、制下风:现代人为了所谓的文明,在聚集时,忍着屁不放,有喷嚏不打,胃反嗝时忍住;为了练功而憋着呼吸;运动时避风如避箭做不到;大汗淋漓时用凉水洗,更有甚者吹空调;夏天出汗季节,空调的大肆泛滥;冬季屋里温度如夏季。

疲极、淫泆:指工作劳动、运动、欲望等日常行为活动超过了人体承受能力。

(九)

忧郁、嗔恚

人的心理因素和性格特征对健康与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悲伤、焦虑、恐惧、紧张、绝望和颓废、消极的心理状态均易导致上心身疾病的发生,就像人们常说的“愁出病来”或“急出病来”;也有乐极生悲者,由于高度的兴奋而诱发疾病的。所谓心身疾病,就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与情绪有关的躯体上的疾病。一般说来,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能罹患心身疾病,如常见的原发性高血压、阳痿、月经失调、糖尿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等有几百种之多。

信息是中性的,至于会让信息成为善的、恶的、好的、坏的或负面的、正面的,那全是因为人的内心的“认知和执著”使然。“认知和执著”是心的枷锁和牢狱,当心认知而执著,就像针眼般的狭小,当心一打开,天地可以无限的宽广。

(十)

身心健康从小抓起

生活方式对每个人是重要的,对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同样是重要的。一个家庭中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内疾病就多,身体素质就差,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若长期处于不良的生活之中,就会影响其经济、文化的发展。

生活方式是每个人经过学习,不需苦练就能掌握的东西,也是维护人体本能反应的基础性方式,如果每个人都掌握住了,都会无疾而终,寿享天年。而生活方式培养的最佳场所就是家庭,在人的一生中,儿童时期是为终身健康打基础的时期。根基打得好,就为青年、中年、老年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对健康必须从小抓起的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十一

中医医人

中医医人:指的是适当合理的运动。

生活方式只是奠定了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础,如果想更好的生活,就需要通过适当合理的运动,刻意锤炼自己的身心,这就是中医医人的精髓。

为什么现在医患矛盾严重。

是因为现在人们的认知,把维护身心健康的责任强加给了医院;完全忽略了医院是救急的地方,所以古人说,用药如用兵,设兵为治暴,不得以行之。如:体脂比例失衡、骨关节错位、细胞质、情绪紊乱、运动不当等致病因素,是无法通过生活方式和外在医疗手段能够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适当合理的运动,才能逐渐根除致病因素。有一点必须提醒爱好运动的人士,并不是运动了就能养生,对人体有好处,如果不懂得运动禁忌,动不如不动。

十二

运动禁忌

避风如避箭。清·石天基《传家宝》:“风邪之伤心也,入筋透骨,如油拌面,进易出难。所以古语云:避风如避箭,极言其害大,谨防也。”

不能空腹运动。空腹运动会损伤到肌肉,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低血糖晕倒、严重者甚至死亡;肌肉分泌脂肪蛋白酶平衡人体体脂比例,需要进食才能在运动中产生。

每次持续运动不能超过20分钟。肌肉蓄积能量只能维持20分钟,运动时超过了20分钟就得重新蓄积,否则就会分解肌肉,中年易形成二型糖尿病。

谨防运动损伤。人体是一个力学组织结构,不仅仅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同时还受到自主意识对运动认知的影响。运动损伤药食无医,只能从运动中恢复。

运动要均衡。不同的肌肉群,接受不同的神经系统指挥;而不是单一的受脊神经指挥。

时刻保持清醒,知道自己运动的目的,差之分毫离题万里。

不要看书看视频自己练习。书和视频只能作为参考资料。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分价钱一分货。

十三

运动的分类

运动按不同的需求分为竞技运动、自卫运动和养生运动。同样的运动,在不同的需求和场合、有不同的要求,运动形态和精神意识要求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有“拳假功夫真,全凭心意下功夫一说”,心意也就是你对运动的认知。

竞技运动要求达到并超越自己的极限,按不同要求,分为劳动技能和竞赛技能。劳动技能是个人谋生存的工作技能需求;竞赛技能有一定的政治需求。竞技运动要求比较单一,只是需要运动者在某一方面比较优秀达到应有目的就可以。所以竞技运动是失衡的运动。可以这样说:所有能在视频看到的运动都属于竞技体育,哪怕是搏击运动,也不例外。

自卫运动,也属于失衡运动,他要求也比较单一,只要能战胜对手,可以运用一切手段,可以说不择手段——伤人一千,自伤八百。

竞技运动和自卫运动的共同点,都是彰显了个人身体素质的运动,身体素质越好,所取得的效果越好。简而言之,就是你父母的身体素质越好,你所取得的成绩越好。竞技运动和自卫运动爱好者是典型的啃老族。

养生运动纯属于个人行为,也可以看作家族底蕴的彰显。古人的认知,一个人的成熟,不是你的看来权力和势力有多大,而是你是否掌握了维护家族身心健康的方法。身体素质是承载福德的组织结构,所以儒家: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至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知有也。

昵称:
内容: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