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与身心健康

生命在于适当合理的运动

2024-02-21 19:44
8

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适当合理的运动。

人体内,小至每个细胞,大到各器官各系统,时刻进行着维持生命的新陈代谢。骨骼、关节、肌肉是各种运动的执行者;适当合理的运动能使全身的血液、骨骼、肌肉、韧带都活动起来;将各系统都引导到十分活跃的状态之中;最后把身体各脏器的活动和新陈代谢的内环境调节功能调动起来;结果人体的整个新陈代谢活动被促进。

人体的肌肉、骨骼和关节是人体的支架,能够完成大量的动作。肌肉、骨骼、关节与人体的其他系统也存在众多的相互作用,尤其是神经系统。

人体的肌肉系统始终在运动,即使是当人体处在睡眠的时候,呼吸在继续、心在跳动、肠在蠕动等,骨骼肌偶尔也会收缩一下以改变身体的姿势。

大多数的运动是多组肌肉参与的结果,如微笑需要面部20多块肌肉参与,写字则需要动用臂、腕、手部的60多块肌肉。肌肉运动是相对的,当一块肌肉收缩使得一块骨产生运动时,相对应的肌肉则舒张。身体的动作是以一连串瞬间相互合作和让步的方式进行的。

位于肌肉、肌腱、韧带的感受器为脑提供了人体头部、躯干和四肢的姿势和位置的信息,这种感觉叫本体感觉。通过这一途径,我们可以不用看或触摸就“知道”手指是否屈曲、膝关节是否弯曲。当我们学习一项新的运动技能时,脑通过反复试验来调节他对肌肉的控制,经过练习,我们的运动神经和本体感觉反馈即可建立该动作的协调反射,直至这一动作形成自主化。感觉反馈也能保护“运动系统”免受损伤,如果运动系统处于过度的压力下,表达不适或疼痛的神经信息传达到脑,脑意识到疼痛后就会启动身体进行逃避或保护性反应。

我们运动的潜能和骨骼及肌系统的健康,可以通过强度、耐力和柔韧性的锻炼达到最大化。

我们的本体感觉,虽然是先天具足,但也需要开发才能被激活;而且本体感觉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退化,甚至已传到下一代身上,并形成家族性遗传基因。

破坏人类本体感觉的因素如下:一、地心万有引力;二、人类对运动的认知;三、空腹运动;四、长时间持续运动。人体90%以上的慢性病就是因此而产生,如高血压、脑溢血、糖尿病、体制比例失衡、情绪紊乱等等。

地心万有引力的存在形成的重力加速度,作用在人体支架骨骼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促使肌肉纤维和肌腱、韧带产生拮抗力。三者之间的拮抗力,既能保护骨关节正位,保证气血运行通路畅通;又能促使骨关节错位,影响到气血循环。

生命在于运动,但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对提升生命本质有用。肌肉、肌腱、韧带和骨骼,形成了人体跨关节链接的力学组织结构。肌肉是动力源,产生的动力,通过肌腱输送到不同的骨骼两端;肌肉具备放松、收缩和拉伸三种运动形态;而肌腱和韧带则只具备拉伸一种运动形态。

肌肉在运动神经指挥下收缩或放松时,肌腱和韧带则处于相对拉伸状态;肌肉和肌腱、韧带处于拮抗状态。因肌腱和韧带处于被迫拉伸状态,这时的气血主要集中在肌纤维的毛细血管内;而流向其它部位的气血则受到了制约。简而言之,就是人体哪一块的肌肉纤维处于收缩状态,那么这一部位相对应链接骨骼,则处于相对缺血状态。

所以当你在进行身体锻炼时,如果是放松状态或持重物的状态,如果忽略了地心万有引力作用在人体上的重力加速度,那么锻炼的人在晚年的身体素质,反而不如不锻炼的人的身体素质。同样的身体素质和外界环境下,长年坚持放松或持重物锻炼的人,可能在晚年面临的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远高于,不锻炼的人;寿命也低于不锻炼的文弱书生——所以,锻炼不得当,不如不锻炼。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锻炼方法得当,但只进行肢体运动,随着年龄的增加,脑溢血死亡率,远高于同等身体素质和所处环境:(放松锻炼和借助重物锻炼的人)。

人们现在还么没意识到,说话和唱歌的方式,如果出现了错误,气血虚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也是药食无医的事情。任脉主血,督脉主气。说话和唱歌的方式不注意,就会损伤到任督二脉,间接就会损伤到气血运行。

古人记载在书本上的经络运行,只是附表的明脉运行,而隐脉运行,如果不懂得导引术锻炼的话,是无法显示出来的潜在经络。如果锻炼导引术均衡了,经过一段时间,你就可以感觉到每一条经络,都是由明脉和隐脉形成的独自存在闭合循环通路,就像传送带;人体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就是一条条,独立存在的闭合传送带,但又相互链接,形成了人体闭合生物磁场。所以,古人说人体是小宇宙,自然界是大宇宙,他们之间相对应。如果你不懂的导引术,就无法借助地球生物磁场锤炼,人体生物磁场。

道家内丹功里提到,用气则伤,使气则竭;就是前人告诫我们,不要用气,也不要练气。因为,当你锻炼方法得当了,神经系统对人体的控制率和协调性提高了,本体感觉强了,经络循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道法自然。

当我们在说话、唱歌时气息是往上运行,而任督二脉则是在口腔汇集,分别从隐脉回到了会阴和长强。所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就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用文字提醒后人,要注意说话和唱歌的方式。

说话和唱歌、咀嚼都是在脑干指挥下进行的运动,但很少人能意识到,说话、唱歌和咀嚼这一与生俱来的本体感觉,也是需要学习的东西。否则就会形成逆气,任督二脉气血运行规律,被不当的唱歌和说话破坏掉;一旦形成本体感觉,气血两亏就是药食无医。

人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肯定会形成碰撞,从而形成情绪变化,当超过了丘脑的调节力时,就会形成七情伤。七情所伤,当以情治,就是指学习如何激发脑干对头面颈和五脏六腑的控制率,疏导不良情绪。

在此,提醒爱好气功的人士,不要练气,更不要有收功的意识。气是人体本体感觉,当神经系统对人体的控制率和协调性,提高到一定程度,明脉和隐脉形成循环时,自然而然就会感觉到。人体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时刻维护着身体内的生物磁场和体外地球磁场,保持在相对平衡状态,如果你刻意收功,就是拔苗助长,破坏了神经系统对人体的控制率和协调性,植物神经发生紊乱,很容易形成肿瘤或其他问题。

人在锻炼的时候,不仅要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发力点,引发力点和发力角度;还要知道,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也不能空腹运动,否则就会形成肌纤维损伤;再就是要严格区分养生运动和兴趣爱好运动的不同特点。完整的养生运动,不仅仅是肢体运动,还包含了头面部运动和辅助呼吸肌、横膈膜控制训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练气);养生运动不能夹杂自己的任何想法,只能呆板复制;而其他运动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对动作的熟练增加自己的理解,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最后就是,牢记张仲景编写的《伤寒杂病论》,避风如避箭,风为万邪之长,寒从脚起的理论。

适当合理的运动既促进人体与外界的物质环境交流,又促进人体内环境的净化与更新,从而使生命向前发展,延缓衰老的过程,达到长寿的目的。反之,否矣。


昵称:
内容: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